软件创业别蛮干!先想清楚这3件事再动手

软件创业别蛮干!先想清楚这3件事再动手
    马上咨询

    软件创业别蛮干!先想清楚这3件事再动手

    软件创业热潮下,80%的团队因准备不足折戟:某团队砸50万开发定制CRM,上线后仅3家客户付费;某创业者跟风做“元宇宙社交”,因技术门槛高、用户需求模糊,半年后解散。作为9年行业观察者,总结3个关键问题,务必在立项前想清楚!

    1. “如何赚钱?”比“做什么”更重要——没有盈利模式的创业都是耍流氓

    很多创业者沉迷“颠覆行业”“改变世界”,却回答不上来“用户为什么付费”:

    常见盈利模式

    SaaS订阅(如CRM按年/月收费,客单价500-5000元/企业);

    交易抽成(如电商平台抽1%-5%佣金);

    广告变现(如资讯类APP靠信息流广告赚钱);

    增值服务(如免费基础功能+付费高级功能)。

    建议:用“用户生命周期价值(LTV)”倒推盈利模式——若LTV<3倍获客成本(CAC),模式不可持续。某职场社交APP因LTV仅200元、CAC达300元,上线1年后资金链断裂。

    2. “凭什么赢?”而非“跟什么风”——资源匹配度决定生死

    看到“按摩APP”“数字藏品”火了就跟风?需评估自身资源:

    技术资源:做AI大模型需顶尖算法团队,做工具类小程序只需基础开发能力;

    渠道资源:做本地生活服务需地推团队,做To B软件需销售资源;

    用户资源:有企业客户积累可做SaaS,有C端粉丝可做社区类产品。

    建议:选择“需求大、竞争小、资源匹配”的赛道。某团队依托自身餐饮连锁资源,开发“食材供应链SaaS”,1年内签约500家门店,年营收破千万。

    3. “先活下来”比“一步到位”更现实——用MVP验证需求,再谈扩张

    创业初期资源有限,盲目砸几十万做定制是大忌:

    MVP(最小可行产品):聚焦核心功能(如电商的“商品-下单”、教育的“课程-支付”),快速上线验证“用户愿不愿意用、愿不愿意付费”;•

    数据驱动:通过用户留存率(>30%为健康)、付费转化率(>5%为优秀)判断模式可行性;

    迭代升级:验证成功后,再用赚到的钱优化功能、拓展市场。

    建议:创业预算控制在50万以内(含开发+运维),优先用模板快速开发MVP,3个月内验证商业模式。某企业服务团队用模板开发1.0版本,3个月内获取100家付费客户,再用利润开发2.0版本,年营收增长300%。

    结语:软件创业不是“技术竞赛”,而是“商业逻辑+资源整合”的考验。想清楚“赚谁的钱、怎么赚、能否持续”,再动手,成功率至少提升50%。

   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    京ICP备2020039268号